返回首页
保山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知识要点
发布时间:2021-05-14

 

1.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1月考察云南时指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2020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要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义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何时提出的?

2014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内涵是什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共建中华民族,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共享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包含56个民族的文化,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共有的精神家园;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作用是什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要求是什么?

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基础。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进一步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聚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推动制定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聚焦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聚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发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基础。聚焦依法治国,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着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

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我识为根本方向;二是坚持以加强各民达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三是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四是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五是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六是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秉持什么理念?

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9.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要政策依据是什么?

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要政策依据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865号)。

10.云南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要法律依据是2019131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苑反建设条例》,重点内容包括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文明、教育振兴、民生保障、法治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创新、理论研究、民族关系和谐等。共五章48条,自201951日起施行。

11.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以什么为引领?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是什么?

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政府主导的、名民族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地推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社会工程,是通过活动实践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

14.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什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形式的多样性、永恒的创新性、切实的针对性等特点。

15.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同时要看到,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载体方式不适应等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不够重视、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工作措施不够精准,个别地方在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上政策把握出现偏差。适应新时代发展历史方位,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16.党的十九大对民族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什么?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1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民族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规划第56条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9. “十四五”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阵地,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示范单位,实现全省16个州(市)都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争取25个边境县(市)、29个民族自治县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结进步示范县(市),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形成我省全域创建格局。

20.保山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九进是哪九进?

保山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九进是指进机关、进乡镇(街道)、进社区(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进医院、进景区。

21.保山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时间步骤如何安排?

我市创建工作总体安排是: 2020年腾冲市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1年龙陵县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级通过省级验收并在2022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隆阳区、施甸县、昌宁县2021年底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并争取创建成为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22.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多少年命名一次?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每年命名一批,有效期五年,五年后要复核评审。

24.创建工作“两率一度”要求是多少?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测评指标要求:党员干部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知识知晓率≥90%、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等重点单位场所创建覆盖率≥90%,群众满意度≥90%。

25.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分别是哪些?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即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和基诺族。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26.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27.民族工作的主题是什么?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8.民族工作“三个离不开、五个维护、五个认同、六个相互”分别是什么?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五个认同”: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六个相互”: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29.马克思主义民族工作“五观是什么?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30.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八个坚持)是什么?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四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五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六是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七是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八是坚持依法治国

31.各民族要牢固树立哪“三种意识”?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2.什么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在1988年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中华民族既是在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出现的,也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多元”指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是多元的,“一体”指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体。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多民族的大一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几千年的历史演进,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3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主要体现在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34.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35.处理民族问题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6.目前我国有几大宗教?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37.民族工作“三性”,宗教工作“五性”是什么?

民族工作的“三性”长期性、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

宗教工作的“五性”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38.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9.宗教“三非”活动指哪些?

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

40.宗教工作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41.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2.什么是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43.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民族团结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同一少数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求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助合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5.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目前,全国建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46.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是哪两个?

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做到坚持“两个结合”,核心要义是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将其视为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初衷、坚持的依据、完善的目标。

47.什么是民族乡?

民族乡是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乡级行政区域。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补充形式。

48.民族地区好干部要做到“三个特别”是什么?

明辦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

49.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任务是什么?

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0.加强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两种主义”,“两种主义”分别是什么?

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

51.各民族“三和”是指什么?

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52.各民族“三交”是指什么?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53.如何理解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相互嵌入”就是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54.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55.“三股势力”指什么?

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

56.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二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三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四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六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七是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上一条:保山市人民医院开展“民族团结”进村寨下乡义诊活动

滇ICP备2020009473号-1